就讀於臺北志清國小五年級的高浩維儘管是個聽障兒童,但他努力向學的精神,讓他多次贏得資訊獎。
 
  浩維從小就跟一般小朋友不一樣,他對聲音的接收能力較差,說話速度慢,會講的詞彙少;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,醫生說他有聽覺障礙。當年他才三歲。

     浩維剛上小學一年級時,媽媽很擔心他的學校生活,她問老師:「需不需要我跟班上同學講浩維有聽障的事?」老師說:「不需要特別說,免得他變成特殊孩子,如果有同學覺得他不對勁,我再來解釋。」

  一年級快結束了,有一個小朋友問老師:「浩維的耳朵為什麼要戴那個東西(指助聽器)?」老師的答案很簡單:「因為他的耳朵生病了,就像有些同學眼睛生病要戴眼鏡一樣。」同學恍然大悟。
 
  浩維上課時除了助聽器外,還有一個接收器,而老師身上也掛有麥克風的FM發射器,讓講的話可以透過發射器傳到他的接受器上。不過,他從小在聽力方面的刺激較少,學習較慢,一般小朋友對於短短的課文,可能念個兩三遍就背得起來,他卻要背上百遍才行;此外,老師講課的內容,他幾乎只吸收一半,儘管老師特別跟他說,「聽不懂的地方,下課要記得問老師呵!」但浩維不知從何問起;回到家裡,得花好多時間複習學校的功課,學習過程十分辛苦。
 
  浩維平常跟同學一塊兒上課,但上數學課時,他得到資源班,由啟聰老師余秀慧個別加強輔導他比較弱的功課。
 
  余老師是電腦專家,她希望浩維有一項能力優於其他同學,也可藉此建立自信心。於是她利用午休時間,教浩維用注音輸入法學打中文,內容則是她篩選過的繪本或故事書。老師教浩維一邊打字,一邊念出聲音,利用電腦的錄音程式直接存檔;例如「『他』笑了」,浩維可能打成「『搭』笑了」,打錯了!是「他」不是「搭」,電腦可以一改再改,邊念邊矯正讀音。整本書打完後,再選擇最滿意的檔案,以剪報的方式將文字和聲音結合。
 
  浩維很得意自己有這項能力,久而久之就喜歡電腦了。
 
  余老師發現,浩維在練習打字的過程中,拼音進步很多,字也認得不少;電腦、發音、閱讀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。不過,由於教他電腦都是利用短短的午休時間,余老師怕時間不夠無法教得完整,於是找浩維的爸媽來學校,直接教他們,回家後再由他們教浩維,當作親子功課。
 
  去年十一月,浩維一家人利用電腦合作一份記錄他成長的作品,獲得特殊教育資訊技能競賽「電腦多媒體製作」的佳作;同時他在老師協助下所製作的有聲讀物,也獲得資策會的「向日葵獎」。
 
  浩維平常跟同學相處很融洽,同學並不會因為他有聽障問題而排斥他;他的個性也樂觀開朗,有時同學罵他,但是因為聽不大清楚,浩維就想算了,也不去計較,繼續和大家交朋友。
 
  媽媽對浩維很欣慰,她希望他這種樂觀的個性,不要因為聽力的喪失而跟著喪失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資料出處/國語日報    採訪/陳芸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meshear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